欢迎来到zsb010.com

教育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资讯

“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征文选”杜绪鹏(山西)|义薄云天念逢铨

时间:2023-07-12 13:26:45|栏目:教育资讯|点击:

  一等奖一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元。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华大地经历的那场醒风血雨。国难当头无数华夏儿女,铁血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挺身而出,慷慨赴难,甚至为国捐躯。其中不乏三晋英豪。侯为就是其中之一。侯为原名侯正泉,曾化名任重,字力夫,山西省介休市张兰镇北贾旧堡村人,胡宗南部167师副营长。

  侯为将军面对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主动放弃安逸的敌后守防,豪气冲天,主动请缨;立旗树帜,率领兵民;慷慨赴难,血战沙场;让鬼子胆寒,使百姓欢颜;为国捐躯,高山仰止。其气不可谓不豪迈,其节不可谓不仗义,其性不可谓不刚烈,其情不可谓不悲壮。黄河呜咽,条山作证,侯为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而追随和帮襄英雄者,当属仁义之士,风陵渡镇,三焦村的姚逢铨先生就是英雄身边其中一位义薄云天之士。正是时事造英雄,危难显义士。

  姚逢铨,字子卿,芮城县风陵渡镇三焦村后巷人士。生于1890年农历腊月初十,卒于1987年农历九月十二日,享年九十七岁,弟兄八个,排行老六,晚年人称六老汉或姚老。由于逢铨自幼丧父,当属地地道道的藤蔓苦瓜。为了生计,不得已便在少小年纪就离开母亲,经本村姚保珠(现山西煤炭学院教授)的太爷姚万镒介绍到河南阌底县(现灵宝县阌底镇)给人熬相工。由于他家境贫寒,少小年纪就背井离乡,远别亲人,要想生存,只能靠自己。因此隐忍、听话、勤快、灵性便成为小逢铨安身立命的信条。忍别人所不能忍,干别人所不能干,成了他的秉性和习惯。经年累月的摸爬滚打,很快就成为东家店主喜欢的小伙计。姚逢铨其人眉清目秀、头方面阔,相貌英俊,为人宽厚,处事圆润,办事干练,最终成为河南阌底县赫赫有名的“万镒丰”商号的三掌柜。生意需要,他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大中城市、铁路干线和水运码头。近交远接,联络广泛,见多识广。不惑之年,被推举为豫、晋、陕几百个云集阌底县商家的领军人物——商会会长。阌底县是一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它南依秦岭,东靠函谷关,西连古城潼关古都西安,自古就是贯通东西铁路、公路和南北水路的交通大动脉,也是富商大贾云集,国产洋货堆拥,南物北品聚散之地。据知情者介绍,商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姚逢铨靠的就是精明、练达、圆润、公正、无私、见多识广、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人品和才能,以致大浪淘沙脱颖而出,在异域他乡受到大家的一致推崇和拥戴。晚年回归故里,为村民医病疗伤,德技双馨,誉满桑梓。

  正当姚逢铨合伙私业“万镒丰”字号在阌底县生意红红火火、风生水起,本人也在异地商界立旗展翅如日中天的时候,抗战爆发了。为了狙击日本鬼子南下黄河侵占西安和兰州,阌底县成为国军胡宗南部167师驻守河防的军事要塞。作为商人的姚逢铨,当时身处暂时无恙的黄河南岸,而一河之隔的黄河北岸条南一带家乡,则是兵荒马乱,枪声阵阵,民不聊生。内心遭遇从未有过的煎熬和忧焚,整日食不甘味,夜难成眠。国遭践,民危难,家何存!

  面对整天从黄河对岸成批成批摆渡过来的衣衫褴褛、拖儿带女的难民,他寝食难安。故乡在罹难,亲人在滴血,自己忧心如焚,却无能为力。此时和他一样心情的还有军营里营级军官侯为。侯为系山西介休人,虽然比他小16岁,平时对他以长辈相称,但由于同样的山西根祖,同样的家国情怀,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面对家乡遭受日寇的蹂躏,生灵涂炭,侯为早已按捺不住满腔怒火,恨不得插翅飞跃黄河,尽一个军人的天职,把鬼子赶出山西,还家乡一片宁静。侯为多次主动请缨,要求批准自己率部渡河抗日未果,终于在1940年3月再次上书北渡黄河得以批准。侯为奔赴山西抗日成行,逢铨自然乐见其成。逢铨身在河南,但在家乡早是颇具影响的人物,与家乡豪绅、大户来往频仍,关系密切,加之黄河渡口古县村岳父家众多亲戚均以船渡为生,平时往来于黄河两岸更为便利,因此对家乡诸方面情况了如指掌。侯为虽然家在山西,但条南抗日首先人生地不熟,为了使侯为很快在条南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姚逢铨将家乡所熟悉的有关情况一一向侯为作了详细介绍,哪个村是什么特点,和谁先取得联系,招兵买马倚重谁,军需给养倚重谁等等,特别是将一些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乡绅义士名单交给侯为,使侯为渡河抗日底气十足。

  在侯为英雄和逢铨义士的感召下,当地方圆民众纷纷加入到条南抗日自卫队,其中姚逢铨五哥,不愿裹足的小女姚玉涵连同夫婿一同加入了侯为组织的条南抗日自卫队。姚玉涵当时十八岁,丈夫杨炜十六岁。杨炜后来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动员下,参加了抗日青年军。晚年退休到安徽师范大学,现已是90多岁的老人,每当回想起当年历历往事,便老泪纵横,思绪万端,提及侯为抗战、六岳父义举,至今仍恍如昨天,历历在目。

  侯为奔赴山西,上级仅授予侦查敌情,发展和补充兵员任务。但血性侯为到了山西,触景生情,岂能眼见鬼子祸害百姓而无动于衷,他热血喷涨,怒从心头起,恨从愤中来,率领所随一批铁血之士立即投入袭扰痛击敌寇战斗,特别是疙瘩岭战役,尽管以少胜多,毙敌百余,但有十二名参战士兵壮烈牺牲,且丢了一挺机枪。老侯到河南总部复命,被上司以违反军令,擅自行动为名,拟给以重处。姚逢铨得知消息,一方面以自己平时积攒的人脉,为其通融求情,一方面联系一批家乡义士贤达渡河解救,最终使侯为免遭贬黜。

  侯为从1940年3月31日主动请缨奔赴山西抗日,到1945年6月22日,第二次胡营战役壮烈牺牲,六年抗战,除两次短暂到河南总部归队复命,大部分时间在和条南民众与鬼子浴血抗战,大小战役不计其数,共消灭日军一千余人,给不可一世的日军以有力痛击,大涨了方圆百姓的志气,大灭了日本鬼子的威风。更使日本妄图渡河侵吞西安、兰州的梦想成为泡影。可谓功高如天,气吞山河,可歌可泣!

  国难当头,两人同仇敌忾,义愤共鸣,一拍即合,并事先绸缪,坚定侯为亲力杀敌决心。侯为如愿北渡,姚则尽其所能,牵线搭桥,使侯迅即站稳脚跟,打开局面;期间英雄因僭越被问责,他以己之力据理解救,据情斡旋,为确保解救成功,加大权重,迅即联系条南一批义士渡河合力说情,终于化解了对侯为的军处危机。

  慷慨解囊,义捐物资,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援侯为抗战。侯为六年条南抗战,所需给养,生活保障,武器弹药,除了山西当地民众、富农、乡绅的支助,姚逢铨则义不容辞的始终承担着兜底角色。按照当时一些知情人的说法,姚逢铨一言九鼎,兑现了事先对侯为的承诺。随着后来正式任命侯为条南抗日先遣大队大队长,侯便有了自主招兵买马,委任罢黜的权力,姚便成为侯队长正式任命的军需长。根据笔者连日来多方走访,据说抗战几年间,经姚本人身体力行,奔走呼号,在当地商界为侯之自卫队、先遣队开展的义捐活动不下十次,捐献的物资包括银两、现洋、粮食、布匹、棉花以及军营炊具等总价值不下万两白银。因此当时黄河两岸民众,都称姚逢铨是侯为的“编外副官”。

  侯为六年离开大本营战斗在敌占区,其妻子和三个女儿除几次短暂渡河到条南与家人团聚逗留,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阌底县西北村。侯为妻女除享受部队规定待遇,还得到了姚逢铨义士亲人般的呵护。共同的家国情怀、共同的仁义秉赋,豪杰爱义士,义士敬豪杰。由于他和侯为一家较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侯姚两家私交很深,情谊很浓。这是两岸军民人所共知的。

  侯为在1945年6月,胡营二次战役中不幸中弹牺牲后,黄河两岸民众,闻之万分悲痛,谨以各种表达方式举行隆重追悼。民众官兵都为失去这样一位赤胆英雄、侠义将领而扼腕叹息。而侯为的去世给家中妻子和两位女儿带来的哀痛则像五雷轰顶,天塌地陷。这期间姚逢铨义士除了平息挚友离世给自己带来的哀痛,还要做好其妻女的安抚慰藉以及对侯为的追悼、优抚待遇等交涉、斡旋工作。并将将士为家属捐献的物资兑换成银两,诸事打点妥当之后,面对侯为家眷在哪里安顿的问题,侯为系山西介休张兰镇贾北旧堡村人,按常理应将侯为家眷送回侯之老家,但因担心日本人报复家乡,侯为真实故籍始终只有其妇人及逢铨知道。为使故乡百姓免遭日军报复,继续保守秘密,逢铨便和自己的女婿封孟龙(现阳城镇西焦村封尚军、封尚文父亲)一起,陪同侯为爱人和两个女儿踏上征程,辗转数日将英烈的家眷安全护送回爱人梅女士老家江西九江。据说姚逢铨老汉当时重情重义的举动感动了在场依依惜别的民众和将士。

  往事如烟,逝者远矣。姚逢铨老人和侯为及爱人都已作古,每当人们想起英雄和义士那段慷慨赴难,忧患与共,肝胆相照的传奇经历,总是心潮起伏,荡气回肠。随着社会对那段历史的正视,这些年侯为将军的两个女儿侯剑英、侯剑菊曾多次来芮城一带父亲战斗牺牲的地方祭吊。期间也来到姚逢铨老人家里登门拜访,当大女儿看到已逝近三十年姚逢铨的旧照,感慨万端,泪流满面。不禁抚今追昔回想起当年六爷对他一家亲人般的抚慰和照料。而侯为后人和姚逢铨侄女姚玉涵、杨炜妇夫两家则来往更加频繁,姚玉涵在世时(2008年谢世,享年84岁)经常想起她和侯为爱人孩子在条南抗战时骑马穿溪过涧的情景。共同的家国情怀使侯姚两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和世代情谊。

  国难当头,姚逢铨重情重义,护卫的国军将领家眷很多,其中还有首届毕业于陆军医学院,时任陇海铁路专线巡回医疗救护专列主任段赞臣一家。由于段主任常年在外奔波,忙于战事,医救伤员,姚便成了守护照料他家眷后院的铁杆朋友。其女段水霞对姚以干爹相称,段姚两家私交情谊由是可见一斑。

  说实话,姚逢铨在抗战期间拥军保国,义举可佳,但他在抗战期间本人生意也受益非浅。当时虽然日寇铁蹄未及河南,但当地黑帮地痞则活动猖獗,非敲即抢,习以为常。而他的生意则依仗部队撑腰,或车站、或码头,铁路水运都有武装押运,军人保护。战乱年代他的生意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可以用洋货极品堆拥、年进斗金形容。

  姚逢铨几十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结交广泛。其中许多朋友包括侯为、段赞臣出身显贵,却不以己之显贵为目的,他们胸怀天下,忧国念民。其中许多志士甚至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姚逢铨。

  姚逢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大部分用于侯为抗战,自己也家资颇丰。不仅扩充门店,而且在河南置办不菲的田产。

  抗战胜利后,中原突围时,他在和接触中,发现这个团队的民众情怀,是根本的、是彻底的、是普遍的。凭着他对时事的敏锐洞察,河南虽然还没解放,但他感觉到天下最终非得民心的莫属。于是他当即立断,尽散当地和老家店铺、家财、田地,孑然一身回到被解放的山西家乡。这种颠覆人们对商人“唯利是图”,“无商不奸”观念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直至后来姚老晚年不因钱财所累,不居己富所危,平常人,平常心,安逸终老,大家才找到了答案。如此远见、卓识、胸怀的确非常人所为,难能可贵。

  1947年告老还乡的姚逢铨,正好赶上土地改革,印象中的姚家曾经外埠有生意,有田产,老家也曾家业颇丰,按其划分成份的标准不是地主,至少也算富农,但划分成份是依据现有家业和田亩,而姚逢铨现实家境充其量能划个上中农。于是只好对他家资财反复查验,但几经扫地出门,对照政策标准最终只能算个上中农。

  在对其家资反复校验期间,也少不了接受控诉和批斗,让其交待为富不仁,或隐匿家财的情节。但他平时待人宽厚,从不以富歧穷,甚至怜悯弱凋。发动群众斗争时,大家只记得他济穷解困,宽厚仁爱,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大家对其半点怨愤。尤其是时任农会主席的他家长工姚国牛还暗中保护,当作为斗争对象被关进独室挨鞭时,张国牛真戏假作,空响飞鞭,让他嘶声叫痛,免遭了一次次皮肉之苦。

  文革清理阶级队伍时,姚逢铨当年与过从甚密是尽人皆知的事。本人更清楚他有当年军中正式任命的委任状。在那特殊年代,只要有人将他供出,受罪事小,性命堪忧。当工作组向当时许多知情者调查姚逢铨那段似乎神秘莫测的惊天大案时,人们或搪塞或躲避,实在推之难却就避重就轻。万般无赖搜不到他罪恶踪迹,只好南渡黄河到当年阌底镇进行外调。岂料到了河南当地,知情者惊叹姚会长年近八十岁竟然还健在,只感念其德,无半点谤言。工作组遍访黄河两岸,本来是想挖就一个异己大鳄,不承想竟查出一个大德之尊。于是良心驱使,便对姚老网开一面,草草收场。这件事姚逢铨躲过了生杀之劫,不料却招来了河南一拨拨故旧厚友纷至探望。当他们看到年届八旬的仁兄义叔还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不禁感叹“天佑吉人啊!”。

  姚老从不以过往示人,不拿善举炫耀,即便是当年和中原军区司令有过交集,也不向人透漏。只是八三年至八八年任国家主席之后,他从电视上看到视频时,他才给其孙说,战乱年代他曾和有过一段同榻共席,彻夜长谈帮脱围解困的过往。

  家人们和他谈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清查,问他为什么在审查时不将1946年中原突围时,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亲签借粮借物的收据拿出来以示显功,他则淡然一笑说:“功过无所谓,心正人自安”。

  姚逢铨一生不爱钱,只爱人,只重情不重利,但他终极一生快乐无虑,精神富卓,福报不浅。即便在耄耋晚年也是德高望重,受人敬仰,辉映故里。

  过去有一句老话叫“朋友即是财富”,现代人称“关系就是生产力”,姚逢铨老人的传奇经历,便为这两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姚老在抗战时期,军营、民间人脉很广。其中他与军中要人段赞臣的关系可与侯将军比肩。解放后在陆军医院任主任医师的段赞臣当时担任国军陇海铁路医疗救护专列主任。在姚告老还乡之际,段赞臣冒着违犯军纪危险,将其军中疗伤医术和秘方毫无保留的赠送恩兄,让他回乡既可医治乡民疾痛,又可确保晚年衣食无忧。

  正像习所讲,“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情相交,情离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其久远。”姚老手捧段主任以心相交的馈赠,孑然一身,花甲之年回到故里。

  解放初期,直至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间,人们生活水平还不高,多数人不得不成年累月为基本生活疲奔,特别是广大农村医疗和卫生条件较差,乡村民众或意外创伤或身生疥疮,成为百姓一大困扰和经济负担。

  姚老一回到家乡,便试着以段君所学医术、所赠药品为村民疗伤医病。几例疗治,果然效果神奇,于是便在民间争相传颂。几乎每天十里八乡前来求诊者门庭若市。姚老虽然每天忙碌,但心生快乐。

  一是疗效神奇。无论是意外创伤还是内毒所发恶疮,经他去污除腐消炎化肿到生机愈合,疗效显著奇特。

  二是收费低廉,或分文不要。那个年代因人们生活水平低下,一般内毒所致的疮痛都是因为穷困所得,穷病交加,如同雪上加霜。因此给村民医病,姚逢铨基本不收费。不论病情大小、难易都是根据病者自愿聊表谢意。

  三是送医上门。如果患者行动不便,姚老不顾耄耋高龄,不论距离远近都全疗程徒步亲自登门,直至康复,风雨无阻。

  四是待人和善,以德感人。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姚老视患者如亲人,从不端医架、摆医谱,医痛先抚心。对待患者总是和颜悦色,循循安抚,孜孜劝慰。再严重的患者见到他便如释重负,心情宽敞。

  姚老从近六十岁回乡直至九十岁左右,眼睛患白内障停诊,几十年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在方圆诸村祛病除痛医治患者数以千计,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待患者如亲人,患者视他如救星。

  在那困难年代,人们无以为谢,便在平时或节日奉送白馍、瓜果等美食聊表谢忱。姚老凭借故旧厚友段赞臣馈赠的医术良方救死扶伤、广布仁爱,虽没有发财致富,但丰衣足食、生计无忧、福报不浅,收获的尊敬、快乐、健康和高寿,满满荡荡。正所谓德者福、义者乐、仁者寿。

  姚老1987年农历9月12日,无疾而终,享年97岁。得知消息,接连数日,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吊唁,尤其是举丧当日,十里八乡民众来者如云,送葬队伍绵延数百米,场面空前。人们无不为失去一位仁慈德者而哀叹悲痛。乡民不禁感念姚老跨世纪、经代换、历风雨、阅沧桑,但德厚仁爱,重情重义,终极一生。

  2004年三焦村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会员姚双斌对姚逢铨当年拥军抗日,晚年为民义诊等在《三焦村文史资料汇编》一书中专门作了记载。刘纪昌同志2015年在所著《永远的侯为》一书中对姚老与侯将军义结金銮共同抗日曾有多处记述。姚逢铨轻年时,经商守诚,独树一帜,斐声两岸;壮年时,慷慨解囊,拥军保国,义薄云天;老年时,救死扶伤,仁爱广布,辉映故里,是当之无愧的仁者、德者、义者。英雄豪杰出侯为,义薄云天念逢铨。

  垣曲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作家新干线年,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增强广大军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引领“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双拥传统,深化双拥宣传,营造浓厚的“军爱民、民拥军”社会氛围,现决定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征文活动。

  垣曲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垣曲县人民武装部、垣曲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垣曲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全社会各界人士,军人家属,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作家,学者,文学爱好者,征稿对象不限地域。

  围绕纪念双拥运动,书写双拥工作,表达赞颂人民军队光辉历史及英雄模范的崇敬情愫,以强军兴军、爱军习武、拥政爱民为主题,讲述尊崇军人职业、关爱退役老兵、服务优抚对象的拥军优属情怀故事,尤其欢迎与现、退役军人及军属相关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故事。

  应征稿件要求紧扣主题,有针对性撰稿,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适宜报纸、杂志、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发表,欢迎作者提供真实照片及图片。征文必须为原创且首发(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过),征文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征文稿件除推荐发表、统一编书外,版权归作者所有。

  征文将择优在作家新干线平台发表,阅读量作为评选参考标准之一。最终评选结果将于2023年8月中旬在相关新闻媒体公布。

  投稿作者请将电子文稿及图片,发送至指定邮箱。投稿时请附投稿人姓名、单位名称及联系电话、微信等信息,同时附作者简介一份和照片两张,供发表时选用。

上一篇:“我眼中最可爱的人”双拥主题征文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栏    目:教育资讯

下一篇:学党史 见行动 市财政局老干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本文标题:“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征文选”杜绪鹏(山西)|义薄云天念逢铨

本文地址:https://zsb010.com/jiaoyuzixun/134562.html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21241043 | 邮箱:

山东专升本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38504号-4

整形医院咨询 365整形网 五官整容整形 铭月心得 济南网站建设 方舟号 四字成语